第二百三十三章 来了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飞快。

  九月初一。

  木工坊把脚踩的打谷机给弄了出来,除了齿轮的打磨费一点劲,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难度。

  九月初二。

  大运动场上的器械能挪的都挪到了边上,直接做了晒谷场。

  新编出来晒谷竹篾席子都搭在双杠上。

  九月初三。

  打谷桶底部上了好几层桐油,倒扣在地上晾晒。上过桐油的木桶不易腐烂,放在水中也不会浸水。

  因为大批量的制作农具,大马山脚下的树被砍光了,清出来一大片空地。

  明年的春耕又将多出来几亩梯田。

  九月初四。

  水力碾米坊也在顾工头跟木工坊,石工坊的人通力合作之下,建了一个超大型的。

  这个具体的学问连李冬儿也不甚了了,她只提供一个思路,顾工头去夹马营的营造司请了专门做这个的人过来指导的。

  小型的碾米器具也做了两个,是可以用驴拉也可以用人拉的石碾,由碾盘、碾砣,和碾框三部分组成。

  碾盘跟碾砣都是用整块石头经过雕凿而成,碾砣套上碾框,通过在碾盘中间凿出来的圆洞,插上木棍来固定,碾砣就可以在碾盘上做圆周滚动。

  做这个东西的时候,李冬儿还学到了一些她原来不知道的东西。

  这碾盘跟碾砣质地虽然是普通的石头,看起来也只不过的打磨平整就行。

  但事实上,碾盘跟碾砣是有碾纹的,纹路的深浅决定了碾出来的米的完整度。

  半吊子石匠做出来的石碾,分分钟直接把稻谷碾成了碎米。

  这个纹路随着碾米的次数的增加,会被磨掉,还得定期重新刻纹。

  大型的水力碾米跟小型的石碾配套好,以后收的无论稻子还是麦子,去壳磨米磨面,随时可以在木石村内部自己操作了。

 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

  其他收割前的准备也基本到位。

  稻穗的成熟度也在这一天达到了九成。

  万事俱备只欠赵二胖。

  九月初五。

  顾工头把木石村外围也勘察完毕,赶入冬前,盖个几套土胚房子完全可以。

  只要不下雨,这会地也没有上冻,盖几间土胚房不过是十几天的事情。后面晾晒,加上刷墙之类的,最多一个月也就完成了。

  于是李冬儿就将想好的贷款买房跟胡老管家和荔枝商量好,列出了细则贴到了兼职墙边上的公告栏。

  人虽然是群居动物,可总是希望有个独立的空间。

  像宿舍的这种配置,始终也只能过渡期使用。

  特别是已经成家的这一波。

  “公告栏那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,关扪跟关怆读了一次又一次,嗓子都哑了!”

  晚饭的时候,荔枝就提起了这木石村最新的热闹。

  “大家觉得如何?”李冬儿问道。

  “好!连没成亲的姑姑们都动心了,还问我能不能立女户。”

  “傻,立什么女户,立了女户,还得交税,出劳役。”有实际经验的关老太太立刻就反对了。

  这事当年关老太太是经历过的,自己带着一儿一女,独立门户。

  关老爹的家族里的地跟房子,她带不走,大闹了一通以后,最后族里折了钱银给她。

  当时关老太太就去立了个女户,以绝后患。

  后来才知道,这女户户主也要当人丁交税,该出劳役也要跟着出。

  只是后悔也来不及了。ŴŴŴ.mt1988.com

  好在那几年正好遇上不知道是哪个当官大老爷的德政。

  关老太太一家三口只是交了几年人头税,没被抓去修路开山做九死一生的苦力活。

  一家人没遭罪,踏实的把关羽长养到了十五岁自动转成户主。又娶了李冬儿,两婆媳把关羽长送进了军里,全家成了军户。

  关老太太才放下了这颗悬在半空的心。

  关老爹的钱银是保住了,可这个心足足吊半空好些年下不来。

  那滋味,别提多难受了。

  “我也是这么跟她们说的,但几个姑姑说,她们身世飘零,也就是手里还有几个钱,宿舍里住着虽然舒服,终归不是自己的地方,就想买个小房子,

第二百三十三章 来了(第1/3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