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参观完贺楼,赵匡胤跟阿离又搭着关二地的马车,赶在下午大臣们来求见官家之前回到了皇宫。
贺楼那块地方,从赵匡胤说要盖酒楼起,一直有各路人马明里暗里的打听。
朝中大臣是怕赵匡胤不务正业。
赵匡威本家却是想靠着赵匡胤分一杯羹。
还有其他各怀心思的。M.mt1988.com
但前期,关二地跟关三人在挖地基的时候,就先把整块地围了布幛。
每天大家只能看到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的马车驴车,拉着明显很沉的东西进去,又拉着一车车的泥土出来。
根本看不到盖成了什么样子,以及内里乾坤。
门口守卫很严,匠人出入需要通行证,看门的嘴也严实。
大家都完全没有头绪。
现在地基弄完,上面三层的木质小楼平地而起,比布幛高出一大截,大家也就看到了酒楼的大体建筑群。
这可是整个汴京城里绝对的独一无二的大建筑群。
一下就是五栋。
这找赵匡胤的人就越来越多。
特别是贺楼的高度。
总体上而言最高的西楼虽然没有比皇宫的高,但也不遑多让。
这就给了文官们最大的口诛笔伐的理由。
赵匡胤没去看之前,也略有疑虑,但看完这会是疑虑是彻底没了,反而是各种窃喜。
窥探大内什么的,就西楼这一栋能看到,看到的还是无人的御花园区。
他是去看花看草的人么!
笑话,有那闲工夫,去玩儿骑射不好么!
而且,这正好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放松的地方。
李冬儿的设想就很好,偶尔溜出宫,有个固定的场所,门一关,有什么事让阿离在御花园打个暗号之类的,自己再回来。
这种感觉真是太太太愉悦了。
这整个下午,赵匡胤笑眯眯的应付各路来人,统一用西楼是他为了缅怀前皇后特意抬高,以后两两相望的说辞打发了。
又让阿离招了营造司跟枢密院里的心腹进宫。
酒楼,消息集散地,不用起来就是暴殄天物。
包间雅间,最容易关起门来谈事情的地方,不也就是最能听到事情的地方么。
销金窟里用包间的人,可想而知,都是什么人。
只要贺楼是首屈一指的大酒楼,他们也别无选择,为了面子也得来贺楼谈事。
另外,五栋东西南北中的小楼,独立又相通,固然是方便往来,但他觉得还可以再加一些要求。
相通的飞桥,做成活动的飞桥。
随时瓮中捉鳖才是正理,要不然流通太过通畅,鱼入大海,就很难抓到了。
李冬儿的这番操作还给他开辟了另一条思路,单单贺楼不够,最好还要多弄几个雅致的小酒楼。中层上层,都要有消息渠道。
“官家,吴枢密使来了!”
“好!”
~~我是晚上十点半才写了一千字的分界线~~
“娘,娘,娘!!我放学了!!”
不管京城里儿子升官也好,还是赵匡胤在汴京城里的小动作也好,木石村的步调一如既往。
唯一不同就是蒙学堂开张了。
虽然稻子快要收割了,很快就要放农忙的秋假,但日子是了因大师选的,李冬儿也就跟吕蒙正说好了秋假前先弹性上课。
这弹性上课,指每天吕蒙正教一些新字,学生不限在学堂里呆多久,学会了就可以下课走人。
第二天直接考评,如果写不出来头天的字就要留堂。
像四郎五郎六郎,或者关扪关怆,还有顾工头那边几个,手里有活的或者有点读书基础的大孩子,就不用全天在学堂里呆着。
像七郎八郎这种没什么具体活计的就是每天四个时辰。
“今天好不好玩?你七哥呢?”李冬儿放了手上的笔把八郎抱到腿上问道。
“好玩!吕老师给我们解字,我才知道这字拆出来还有更多的意思。七哥去看他的纸浆了。”
八郎调整了姿势挨进李冬儿怀里,把玩着李冬儿袖口答道。
“哦?解了什么字?”
李冬儿很有耐心的问道。
“一个静字,一个稳字!娘,我想吃一个豆沙卷子!”
八郎
第二百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(第1/3页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