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性滞后。
收割同样是镰刀,打谷一样是打谷桶,扬谷子的风车这会也有,晒谷子的竹席,专门拿来叉打完谷子的稻杆子的垛叉,晒稻子用的耙子。
一样一样的。
只是这会的工具更简陋一些,不太符合人体工程学,还没有从更省力的角度来优化工具。
李冬儿让木工坊直接做了一批打谷桶出来,有别于现在农家用的四方形敞口的打谷桶,李冬儿画了图要求做的是拉长的椭圆形高筒。
糅合了后世南北两个不同区域七八十年代的打谷桶样子。
打谷桶由桶体、桶梯和桶篷三部分组成。
桶体的木头就地取材,呈鸡蛋状的椭圆形,长五尺,宽两尺八寸,高三尺两寸。
下部为船形桶底,上部敞口微宽。
桶梯长三尺三寸,略呈波浪弧状,头部有凹槽可以挂住桶沿。
桶篷是两片,各长约三尺、高约六尺,用竹篾编制而成。
使用打谷桶时,先将桶篷用竹竿插到打谷桶桶内壁的铁圈上,将打谷桶两个宽边围成,在椭圆形的两头尖的地方留出人站立的豁口。
豁口处挂上桶梯,牢牢抵住桶篷。
打谷的时候时,可以有两个人同时站在摔桶豁口前操作。打谷桶的高度也是比较省力的高度。
现在李冬儿在画的是后世的脚踩打谷机。
这个是半机械化的东西,用脚操作,靠滚筒滚动开让稻谷脱离。可以省不少的力气。
只是中间的滚筒,滚筒上的铁环,跟连接滚筒的轴承,齿轮都要让村里的铁匠铺子特别定制。
这个在收割前,能赶出来几台是几台。
这么多地,割下来就要同时完成打谷,要不然放在田边吸了潮气,还要多费三分力气去摔打才能打得干净。
她是用过打谷桶的,就她这样有把子力气的人,一天下来,不停地重复摔打的动作,到了晚上也是浑身疼痛不已。
“夫人,京城的信。”
画得正起劲的时候,胡老管家的声音响了起来。
“拿进来吧。”
接过信,李冬儿略一瞄,又是赵匡胤的字迹。她估摸着就是说出发的时间了。
随手拆了一看。
果然,赵匡胤确定了出巡洛阳的时间,定在了九月初四。
这时间倒是挺巧,正好是老柴头预估的收割时间。稻种来得有前后,挑稻种跟育秧插秧也有前后差,第一块地,大致就是在九月初的时候收割。
后面一直排下去,整个秋收要持续大概半个月。
赵匡胤要是开溜顺利的话,也就跟出巡日差个四五日就能到木石村来。
到时候还要看看最好的那块地上稻子的情况,能留就留着等赵匡胤来现场收割展示给他看。
这比她说破了天要管用多了。mt1988.com
毕竟那是个多心眼子。
这几天李冬儿只要有空,每天都去地里看,真的是每天每天都能看到肉眼可见的变化。
占城稻名不虚传。
地里的稻穗现在已经是相当饱满了,有一些都开始有向下垂的架势。
几亩上等田里插了数十杆双穗的小旗子还有不到十个数的三穗旗子。
其他的除了没给肥的试验地,多多少少每亩都能出一两株。
明年的嘉禾种子,肯定够种一两亩地了。
每天李冬儿刷田的时候,无论什么时候去,总能遇到老柴头,老头子每天腰挺都得特别直,连黑头发都长出来了,原来花白的头发现在几乎乌黑发亮,只夹杂着几根不起眼的银丝。
站在田间就像志得意满的将军。
他去田里比李冬儿的频率还要高出一倍不止。
有时候还拖着夏娘子在田里一起看。夏娘子的脸都晒黑了。
可真个是夫唱妇随,原来李冬儿不太看好的,也觉得这俩真是天作地合。
夏娘子陪老柴头种稻子,老柴头陪夏娘子种兰花。
这两个人的狗粮撒的,满宿舍里都是羡慕嫉妒恨。
“胡伯,你把这个给木工坊,让他们试着做出来。木工坊做出来就去跟柴伯说一声,试一试行不行!”
看完赵匡胤的信,李冬儿把剩下的几笔画完叫了胡伯。
第二百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(第3/3页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