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科普~王安石√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琦这里任满后,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,调为鄞县知县。ŴŴŴ.mt1988.com

  王安石在任四年,兴修水利、扩办学校,初显政绩。

  这里就有了本文中提及的赈贷的政策——贷谷与民,出息以偿。后来的青苗法,就是以此为根据制定的。

  1051年。王安石升任舒州通判,政绩斐然,当时的宰相文彦博抛了橄榄枝,想把王安石调到京城任职,王安石以“京师花费太多”为由,拒绝了。事实上他爹在京城做官,多他一家吃用并不多。

  王安石37岁时回京述职,把自己为政经验写了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,针对经济、财政、国防等多方面系统地提出改革方案。

  宋仁宗未纳,却想让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来修《起居注》,王安石不干。

  据史载:阁门吏赍敕就付之,拒不受;吏随而拜之,则避于厕;吏置敕于案而去,又追还之。

  为了躲避修书,王安石都躲厕所去了,可想而知,这得有多抗拒。

  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。王安石被留在京城做了一个知制诰的职位,专门审查京城的冤假错案。

  王大大为人耿直,雷厉风行、不畏权贵,这种审冤案的活,几乎把满京城里的人都得罪了,后来江湖人称——拗相公。

  宋人流传下来的笔记里节选几句:

  【晏殊请他吃饭,劝他,能容于物,物亦容矣,他觉得晏殊教他逢迎。】

  【韩琦,他的老上司,经过误会,后来知道了劝他注意仪表,王大大私下吐槽:韩琦别无长处,惟面目姣好耳。】

  【包拯请属下吃饭,亲自敬酒,别人都大大方方的喝了,王大大直接回答:我从不喝酒。】

  【王安石科举时用了“孺子其朋“典故,本是状元的一下子就被划到了第四,这里得罪得了谁呢,宋仁宗。】

  嘉祐八年(公元1063年),王大大母丧丁忧。

  宋仁宗赵祯下岗,宋英宗继位。召王安石入京,他连续四年拒绝

小科普~王安石√(第2/3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