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科普:北宋的杯酒释兵权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连续更新了好久了,持续输出好累。

  今日请假。

  就放一张科普吧。

  老规矩,可以跳。

  看瓜的文前面的一些看客的段评之类的,总觉得大家对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有很大的误解。

  这里也单独来一章说这事。

  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,要是严谨一点应该按顺序来写北宋的几大黑透了的污点的。

  【释兵权这事,是进步的,是先进的,操作起来并不是所谓杯酒就完事的,此处画重点。】

  【从杯酒释兵权的背景五代十国说起】

  唐之后一直到宋初,五代十国持续了54年,前后更迭了5个朝代,有帝13人。

  五代——后梁,后唐,后晋,后周,后汉。

  十国——宋初其实没有十国的说法。是欧阳修自己重修了一部五代史,即《新五代史》才有了十国的概念。而最终确定十国概念的是清人吴任臣,然后延续至今。

  事实上这54年里远远不止十国,还有大大小小的并没有立国,但实际兵强马壮的割据势力,还有实际立国了,但欧阳修从他的角度认定为不能列入十国的国家。保守估计最少是15个。

  跟本章中心话题无关,就不表具体国家了。

  中国历史几千年,诸多封建王朝,真正奉行的并非法律条文,而是礼仪道德,孔孟学说,帝王神授。

  就像楚国伐随国,不能因为我本蛮夷,而要师出有名。

  孔子的儒家思想,是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的正统思想。

  帝王则推崇三纲五常、君权神授,比如生有异香,梦龙入怀的神授现象。比如皇帝就是高高在上,下面的人就要侍父奉君的概念灌输。这才有一代一代的臣子们护着幼主延续正统传承。

  五代十国的时候则完全不是这样。

  整个上层的构成,几乎全部都是武人。

  不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,不受朴素的伦理道德约束,不明礼,轻文人。

  干儿子坑爹夺权就有4位,亲儿子也不消停,还有各种各的荒唐事能想象的不能想象的都发生了等等等等。

  真个儿是群魔乱舞的时代。当时当权人在意的仅仅是武力,自己能不能打,手下有多少兵,占了多少地盘,能搜刮出来多少工资及享用。

  当时的情况用一句话概括,“天子,兵强马壮者当为之,宁有种乎?”

  通俗一点说,拳头大就能称王,出身都是狗屁。

  延伸出去,就是老子都不知道老子能活多久,搞不好哪天就挂了,所以变本加厉的享受人生。mt1988.com

  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乱世里长大,并一步步往上爬,最后建宋的。

  【接着说说赵匡胤这个人】

  赵匡胤有别于好多任开国皇帝,他并不是苦大仇深的长大的。

  小时候爹给力,娘给力,养大了,还给娶了媳妇生了娃,家里兄弟姐妹和睦友好,一直到二十岁才开始面临养家活儿的现实。

  他也是真的老老实实的去找工作了。

  年轻人,眼高手低的,经历了两次挫折后,赵匡胤才到了郭威处。

  打工嘛,有挫折才有进步,到了郭威处一开始就当了个小兵,后面抱牢了大腿就青云直上了。

  直到登基前,还有赵匡胤的趣事,说,这位愁眉苦脸的回家说军里的烦心事,被他已出嫁的刚好回娘家的姐姐拿着擀面杖追着揍了一顿。

  说大男人拿外面的事来吓唬家里人,不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。做什么事想做就去做,能做就去做,在家里叽叽歪歪的算什么事。

  通常封建时代,就算是再开明的家庭,都以男人为主导,威严不可轻犯。

  当时的赵匡胤已经是军中一线将领回家还要被姐姐揍。

  典型的血脉压制!!!

  由此可见,赵家的家庭教育是很过关的。

  并没有因为他是男人而且事业有成,就在家称王称霸,长幼有序的伦理纲常深入骨髓。

  本人靠谱,不残暴,不愤世妒俗,人以群聚,他结交的兄弟朋友们也都还不错,而且是以赵匡胤为

大科普:北宋的杯酒释兵权(第1/3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