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有出太大的弊病。“
因为李冬儿要求全部的家里的读书人都要旁听,谢嘉上就把前言也讲得更详细一点。
“一天两升?这可真不算少了。”
谢雅庭以前没怎么接触过这些,他家是富户,力役跟他家没什么关系,也就是出点钱的事,职役本来应该要的,谢家没有官身,但谢家大哥会来事,每年让下人走走流程也就过了。这会听着两升的夫粮制还觉得给挺多。
“说是给两升,被工头,监头什么的克扣一下,拿不到多少的。所以嘉姐儿说,没有太大的弊病,好歹能拿到一些粮食。”
这种事四郎是见过的,他去洛阳,回来的时候,路过一处挖河道的地方,有民夫正在跟头头吵架,十天,二十升粮食,给的粮食不好不说,还缺斤少两。除了那一个,其他人都是麻木的背着米袋就走人。
“。。。”
谢雅庭又刷新了一次认知。
谢嘉上等他们说完,才接着往下说职役的问题。
赵匡义这次的来信写得很潦草,也是太生气的过。ŴŴŴ.mt1988.com
这次实察,触目惊心,为了避衙前的差役。
不独赵匡胤之前说的析产生分,还有孀母改嫁,或弃田与人以免晋等,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。
建国头两年,发生在王石山同窗身上的事情,比比皆是,才催生了以上一系列的非常态避役。
避役这个事情直接又导致了另外的弊病。
各地押运物资,粮食,酒,盐的这些活,当时都由服衙前役的乡民承担,效果并不很好。
追究起来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。
当地官衙说:服役的乡民,个性顽劣,偷盗毁损押运物,难以辖制,抵押的衙前金并不足以弥补亏空。
服役乡民说:官衙柿子捡软的捏,但凡没有孝敬到位,哪怕完成了差役,也要被找各种理由克扣衙前金。运气好的,能拿回一些钱,运气不好的,一家子破家败产。
这两年随着赵匡胤打南平,打后蜀,打北汉,疆域扩
第四百五十八章 银、酒、监、武(第2/3页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