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八章 美德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谢嘉上拿了手上的粉笔,在整张草图外画了一个大圈圈,又接着往下说。

  “易燃物多,隐患实巨。

  商家酒楼照明揽客,柴房存储,各家生火做饭,祭祀供佛,还有冬日里烧炭取暖,借熏笼之火力烘物,稍有不慎,而蔓延连绵,火势不可收拾。”

  谢嘉上跟赵德昭整个汴京城几乎都逛遍了,以她的记忆里,就算想复刻出来整个汴京都没有问题,简单的画了一下,在场的几个人都能看出民居之间的道路之狭窄,通行之不易。

  要想外扩,就像谢嘉上最后所画的圈~河道将一切都圈在里面,很难扩城,除非大动干戈。

  “唉。连相国寺这样的地方都烧了,民居,谈何容易。。。”

  赵匡胤有感而发。

  建隆三年五月,相国寺大火,除了相国寺,还带累了数百间附近的民舍毁于一旦。

  相国寺有朝廷拨款,还有城中富户捐资,这才刚刚建得差不多,但周边的小户民居已经是又密密麻麻的了。

  倒是有朝臣因着火灾频发提议过建火巷,但这就要拆民居,动道路。一动起来就是波及很广。

  地方就这么大,还能怎么办。

  “我觉得城中百姓,也甚通情达理,不如让朝臣议议,不扩城,只迁居一部分城中百姓到城外居住?”

  赵德昭建议道。

  “通情达理依据在哪里?”

  赵匡胤问道。

  “坊间的居民区,狭窄的地方,凡有拐弯处,都抹了角,便于中心户轿子马车还有大的家具通行,我问了,并非朝廷明文下令,都是自发。”

  赵德昭初初看到残缺的墙角,问清楚缘由的时候颇受触动。

  “不与利益相干之时,大家都是愿意的,一旦迁居,来回城里城外的路上耽误地时间,再把抛费算上,通情达理也是枉然。”

  谢嘉上没有这么乐观。

  “开封府尹那边还说军巡铺抓到了一个因私怨企图纵火的。”

  赵匡胤同意谢嘉上的,小事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,民风自然也

第四百七十八章 美德(第1/3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