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晋王下课。
所以特意点评一下这位仁兄。
北宋的乱象,其实从根上来说,瓜认为都是赵光义接手后开始的。
最主要的就是造成两个职业~文人跟僧侣的高光时刻,以及武将的衰落凋零。
其他的种种有兴趣大家可以搜着看。
第一个,说说文强武弱里的文人,是真强还是扩招后的泛滥,良莠不齐。
还是用数据来说:
赵光义登基第一年,主持的第一次进士科考试就录取了109个进士。不止如此,其他诸科考试还取了207人。又派人去细查贡籍,将已经参加过15次科举,却仍未取中的184人全部“赐出身”。
于是当年走马上任的大官小官全部加一起将近500人。
比宋太祖在位17年所录取的人数总和还多一倍有余。
赵匡胤在位17年,才一共取了188位进士。
这也是科举制度诞生四百年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。
光录取也就罢了,赵光义录取的这一届起授官职是各州通判,相当于副知州。比赵匡胤时期高出好几个品级。
其后面的升官更像坐火箭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。
举例说明的话,吕蒙正,这位赵光义初期的进士状元,很快就爬到了相宰的位置,赵匡胤时期,同样的进士状元,熬十几年才刚刚爬上中层。
赵匡胤对文人的好,大家都知道,但如“之乎者也,助得甚事!”这样怼文人的话也是记录在宋史里的。
他的好始终在一个范围内,释兵权只为巩固位置而不是重文轻武。嘀嗒小说网
第二件,大兴佛事后的僧侣乱象。
世宗柴荣毁佛,让僧人还俗种地,增加中原人口。
955年,他毁掉3336所寺院,还俗6万多人。
赵匡胤总结了前人的经验,毁佛没有好下场【此处可以搜三武毁佛】,停止了世宗的疯狂举动,但也没有兴佛,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重修佛寺,做些引进外资的佛事文化交流。
后继的赵光义因为心虚也好,其他目的也好,大兴佛事。
后面的赵恒就更不用说了,特别的发扬光大。
从水浒传大家也可以看到,犯了法,只要皈依我佛,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。所以,空门里面的僧侣的构成,可谓鱼
小科普:晋王下课(第1/3页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