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于翡翠的无数记载。
比如,东汉张衡《西京赋》中记载“翡翠火齐,饰以美玉”。
南北朝时期的徐陵,在《玉台新咏序》中这样记述道:“琉璃砚匣,终日随身;翡翠笔床,无时离手。”
另外,欧阳修在他的《归田录》里面,记载他得了一件“玉罂”,原本以为是“碧玉”的。后来,经一个老宦官鉴定,这玩意儿是翡翠的。只是翡翠器皿只有大内皇宫才有,世人不识。
当然了,古书上面这些“翡翠”,和后世缅甸的“翡翠”是不是一回事,在后世之人看来是有争议的。
但是,那不是关键!
就如同美国的西部大开发,“黄金”只是个引子一样。“翡翠”同样只是个引子!只要能吸引,足够的人前来开发就行!
而且,以朱标的身份地位,他说这玩意儿是翡翠,那就是翡翠了。
只要能换来大量华夏勇敢的子民对缅甸进行大移民,朱标不介意为翡翠的名字进行背书。
“什么?还有翡翠?”朱元璋高兴地道:“黄金、宝石、还有翡翠?都是好东西啊!这么多好东西,不仅能吸引无数大明的勇敢之士自愿前往缅甸,还能会为朝廷带来大量税收,真是一举两得啊!”
当然了,朱元璋也明白,用“黄金、宝石、翡翠”,吸引华夏子民移民,并没有嘴里说的那般容易。
顿了顿,他又有些担心地道:“现在我大明刚灭了梁王,兵锋正锐,麓川确实老实。麓川老实了,想必缅甸那三个王朝,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。所以,朝廷纵然强取他们的矿藏,他们也就忍了。但是,夺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。这金银、宝石、翡翠矿的干系太过巨大,迟早是要生变的,朝廷不可不防啊!”
“生变更好。”朱标道:“小规模的变乱,朝廷不必干涉太深。我大明那些前往缅甸的子民,为了保住他们的财源,就会在内地招募大量的人手保护矿场,岂不是更合了咱们的意?到了那时候,朝廷支持他们一些盔甲
第414章 勿动,动则国灭矣(第2/3页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