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治本之法,恐怖的朱元璋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但要徐徐图之,而且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一以贯之。”

  然后,好吧,朱标又把朱元璋自己的法子说出来了。

  他为什么总是抄袭历史记载中的朱元璋?

  当然是因为朱元璋牛逼啊!

  千古以来,从秦至清,朱元璋是唯一一个,真正把全国到底有多少土地搞清楚的皇帝!

  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什么康熙乾隆,乃至于那个“摊丁入亩”的雍正,他们都没办法真正做到的事情,朱元璋办到了!

 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?

  首先,是培养忠于自己的技术官员。丈量土地,必须得有知识的人才能办,而文官又不可靠,于是乎朱元璋干脆自己培养。

  从洪武二年起,他就开始下令治下各郡县,都建立学校,礼聘老师,培养清贫上进的子弟读书。读书优秀的学生,就会成为贡生,进国子监读书。

  久而久之,朱元璋自己培养的,与那些地主豪强没什么关系的技术官员,不就有了吗?

  在朱元璋那些觊觎厚望的学生们读书之际,朱元璋自己也没闲着。他开始用麾下大军的力量,清查人口——不让查土地,看看你家几口人总行吧?

  他还根据清查的结果,制成了户帖。每个户贴,都要写上清查之人的名姓,终生追究。

  这一步当然不算容易,朱元璋先建试点总结经验教训,再推广全国。他用了足足十年时间,才让帝国百姓们熟悉了户贴。

  这时候,朱元璋自己培养的那一批技术官员,经过十年的学习,已经可用了。

  于是乎,他利用这些技术官员,将每十户百姓编成一甲,从中选出一户甲首。每十甲为一里,设置一位里长。这就是里甲制。一里为一图,建立黄册,由朝廷存档。

  这一步,又是先建试点再推广全国,用了足足八年才建立了全国的“黄册”。

  有完善的基层组织,有足够的技术官员,还清查了全国的户口,接下来,朱元璋就该出大招了。

  查一查,这些土地,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!

  “洪武二十年,命国子生武淳等,分行州县,随粮定区。区设粮长四人,量度田亩方圆,次以字号,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,编类为册,状如鱼鳞,号曰鱼鳞图册。”

  看见没有?让国子监学生和地方“粮长”去建立鱼鳞册,完全绕开了地方官和地方豪强!

  什么是大手笔?

  这才是封建社会最大的手笔

第41章 治本之法,恐怖的朱元璋(第2/3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